脑卒中(俗称“中风”)作为一种高发病率、高致残率、高死亡率、高复发率的疾病,已成为我国居民致死、致残的首位原因。今年10月29日“世界脑卒中日”的主题是“尽早识别,立刻就医”。这八个字,是用无数经验和教训总结出的“保命真言”。今天,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希望大家能记住:面对脑卒中,您的每一个“尽早识别”和“立刻就医”的举动,都是在为大脑争夺生机。
脑卒中,是大脑血管突然“堵塞”(缺血性)或“破裂”(出血性),导致脑组织在几分钟内开始死亡的急性病变。由于大脑细胞非常娇贵,一旦血氧供应中断,每分钟将有190万个神经细胞死亡。因此,救治延迟的每一分钟,都意味着可能丧失语言、运动或认知功能。“时间就是大脑”,这绝不是一句空话。
高危人群主要包括“三高”患者:高血压是首要危险因素;高血脂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;糖尿病会损伤血管内皮;此外,心脏疾病患者,特别是房颤,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,脱落后可能随血流堵塞脑血管。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、酗酒、缺乏运动、高盐高脂饮食等也会显著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。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脑卒中家族史、肥胖、年龄增长与性别等:直系亲属中有脑卒中病史者、男性、年龄越大,风险越高。
积极控制各类可控危险因素,被视为最有效的“尽早预防”策略,能从源头上降低发病风险。
“尽早识别”是成功自救与救人的第一步。请务必掌握并教会家人这个简单有效的“中风120”口诀:
◆“1”看一张脸:脸部不对称,口角歪斜;
◆“2”查两只胳膊:双臂平行举起,一侧无力下垂;
◆“0”聆听语言:言语不清,表达困难。
这些是最常见的脑卒中信号。此外,突发行走不稳、眩晕、失去平衡,突发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、视物成双,突发剧烈头痛或伴有呕吐,都可能是卒中信号。
请特别注意“小中风”(短暂性脑缺血发作,TIA):上述症状即使只出现几分钟就完全恢复,也绝不能掉以轻心!这是大脑发出的“最后一次预警”,是阻止严重卒中的最后机会,必须立刻就医!
“立刻就医”意味着一旦怀疑卒中,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,以抓住黄金救治时间窗。
◆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的黄金时间窗一般为发病后4.5小时内,且越早用药,血管再通的几率越大;
◆经血管内动脉取栓的黄金时间窗通常在发病后6小时内(部分患者可适当延长),这是直接取出大血管血栓的有力手段;
◆急性脑出血若颅内出血量大,可能出现脑疝、危及生命,常需急诊手术清除血肿,这是直接解除颅内血肿压迫脑干生命中枢的有效方法。
越早治疗,脑细胞存活的可能性越大,患者的致残风险也越低。
围绕“尽早”理念,预防同样要“尽早”开始。这是战胜脑卒中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手段。
◆“一级预防”指在疾病发生前,通过健康生活、控制“三高”和管理心脏疾病等危险因素来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,具体应做到“管住嘴、迈开腿、控体重、戒烟限酒、定期体检”。
◆“二级预防”指已发生过卒中的患者,需更严格地管理所有危险因素,防止复发,应做到严格遵医嘱长期服药,切勿自行停药,并定期到神经内科门诊复查,监测药物副作用和病情变化。
“尽早识别,立刻就医”——这不仅是今年的宣传口号,更应成为每个人守护大脑健康的行动准则。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,您既是健康的“发令员”,也是突发情况下的“第一响应人”。识别卒中,争分夺秒!多一个人了解卒中知识,就可能多挽救一个家庭免受卒中之痛。
| 供稿:何云 | 校对:黄斯琪 | 审稿:沈韵 | 审核:李鹏 |